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动态

学习祁阳站精神 校企合作谋新篇——资源学院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 : 2024-11-01    作者 : 李曦

    10月31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党委组织领导班子、党委委员、以及全体党支部委员共20余名师生党员,赴永州东安县中能建海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祁阳红壤站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 校企合作谋新篇”主题党日活动。

  10月31日上午,资源学院一行到达中能建海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交流。总经理邱坚带领全体人员参观了厂房内发酵、陈化、包装车间,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和有机肥生产流程。随后在座谈会上,双方表示要优势互补、相互协作,通过技术研发指导、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校企达成深度合作,互促发展。  

10月31日下午,全体人员前往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在祁阳红壤站党支部书记黄晶带领下观摩了水田不同冬季绿肥还田、绿肥还田后减氮、不同阴离子肥料和有机无机配施定位试验及各个长期定位试验的设置背景和主要研究进展。随后,又参观了基地四合院陈列馆、刘更另院士展厅和土壤样品保存库。在交流座谈环节,观看了《红壤丰碑》宣传片,祁阳站站长张会民介绍了祁阳红壤站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全面认识和感受了祁阳红壤站的发展历程和“祁阳站精神”的内涵。大家围绕如何传承祁阳红壤站精神和人才培养作了发言。座谈会上,双方负责人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合作双方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形成强大的技术研发合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资源学院党委书记赵玉珍指出,祁阳站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精神,全院党员需学习以刘更另院士为代表的祁阳站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为民服务的情怀。她表示,以主题党日活动为纽带,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用党建共建带动业务共进,持续将党建成果转化为业务发展的动能,为今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奠定基础。

学院全体与会党员认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丰富,意义深刻,既了解了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又学习了行业领域的科学家精神,纷纷表示要学习以刘更另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为民服务的情怀,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深入乡村一线、企业一线,了解民生民情、行业发展,加强学习,提高本领,用自己所学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支委心得体会: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舒丽萍:

作为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支委,我有幸参与了此次以“学习祁阳站精神,校企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参观祁阳红壤站,我深刻感受到了科研人员对红壤的深厚情感和不懈努力,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红壤精神,是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是对土地资源的珍视与保护。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领域,都应有这样一份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以红壤精神为指引,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常宇鑫:

本次赴祁阳站考察,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了长期定位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其重要意义;我们探访刘更另院士旧居,学习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在考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执着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红壤站精神。我们应向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深入农业科研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属于湘农学子的贡献。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张昌胜

这次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在这里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和革命家们的坚守精神”。在这我看到了刘更另院士等一代代土壤人,几十年如一日,守护在这,用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将这恶土穷壤变成丰产良田的伟大精神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梁雅茹:

参与这次与农资专业紧密相关的党日活动后,我感觉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专业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参观有机肥生产线和红壤定位试验田,我更加理解了土壤保护和植物营养的重要性。作为农资专业的学生,我深受刘更另院士事迹的鼓舞,决心以他为榜样,努力争取成为土壤与植物的“好医生”,希望未来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黄梦娇:

此次参观祁阳红壤实验站,参观祁阳红壤实验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在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项研究都诉说着科研前辈们的执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红壤改良事业,克服重重困难。作为研究生党支部支委,我深受触动。看到科研人员在这片土地上的长期坚守,为改良红壤付出的艰辛,体会到科研精神的伟大。这里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无数心血,让我明白科研需脚踏实地。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将其融入到党支部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助力。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何梦洁:

参加此次党日活动,我深感荣幸并受益匪浅。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党性知识,还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活动当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观了东安县中能建海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了祁阳红壤站的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认识到我们身为农学硕士更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张焕焕:

祁阳站科技人员身上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执着的精神、务实求真的精神、创新进取的精神,正是“祁阳站精神”的核心和个性所在,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在这些科技人员身上的具体体现。他们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坚守为“祁阳站精神”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出了最好的注释。这次党日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刘更另院士的生平事迹,让我觉得,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定有其过于常人的特点,而刘更另院士让我最佩服的就是他坚持的习惯,是我们青年党员永远学习的榜样。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聂子炎:

       通过本次党日活动,我对祁阳站精神有了充分的了解,数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同一块田地,从1975年便开始长期定位监测,只为能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而作为一名在农学道路上探索的学子,我们要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践行祁阳站精神,将专业特色优势融入田间地头,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造福百姓。

稻油系统提质增效创新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 邹颜竹:

2024年10月31日,资源学院党委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校企合作谱新篇”主题活动,身为党支部委员的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刘更另院士故居,看到他曾经工作的地方,简单的床席,和桌上一本日记,厚厚一本清晰明了地记录了他在农业科学第一线的工作与生活。比如,今天麦子长高了他非常高兴,比昨天高了几厘米;再比如他观察记录一天内麦子的叶片共有七种颜色,从早到晚变化不一;又比如在田里摔伤了等等,细细密密记录了他28年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田间地头进行的农学研究,试问,若不是心细如发、持之以恒,谁能发现叶片在一天内有七种颜色变化?谁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心为农民解决多方问题?再回看自身我们多有惭愧,他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与之相比我们却较为粗心疏忽,对待问题没有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而刘院士的精神正是我们农学专业学子应学习的榜样,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的问题,被人们亲切称为“鸭屎泥田中走出的院士”,为国家粮食保障提供重要资料与方法,充分发挥了“求真笃行、敬农致用”的农科精神,这恰恰是我们最应该汲取的奋进力量,是我们代代农学生共同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在他的辛勤耕耘中,为解决南方红壤贫瘠问题、为水稻增产增收创造了不菲的功绩,正如院中那棵黄澄澄、沉甸甸的柿子树,硕果累累。

稻油系统提质增效创新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 王茹梦:

2024年10月31日,资源学院党委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校企合作谱新篇”主题活动,我作为学生党员亲身参与了本次活动,收获颇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试验站,我们一行参观学习了祁阳站的历史由来,主要科研布局,近年来成果展。作为一名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博士,我平时更多关注的是植株体内的养分运输规律,对于土壤的农作变化演替过程关注较少。祁阳站近50年的农田长期定位实验着实令我感到震撼。一代又一代的祁阳站人接力奋斗,坚持了这近半个世纪的长期试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钉钉子精神”一样,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今天的参观访学令我印象深刻,我会将今天的所学所感应用到今后的科研上生活中,积极进取,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审稿人:赵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