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方红黄壤酸化区水旱轮作田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应用示范”示范区早稻测产现场评议会顺利举行

时间 : 2025-07-23    作者 : 颜咏雪,夏银行

2025年7月21日,由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张振华教授等人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方红黄壤酸化区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2023YFD1901504)"大田示范早稻测产现场评议会顺利举行。本次评议由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组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沈健林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肖贵研究员、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卓研究员、衡阳市农业科学院黄益国研究员和刘龙生研究员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李冬初副研究员等专家进行湘潭和衡阳示范区早稻现场测产。项目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张振华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评议活动。

评审专家组先后在湘潭县锦石乡示范区和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示范区进行了早稻现场评议。在两个示范现场,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并进行了现场考察与测产,相较于当地农民模式,项目组集成的“土壤酸化改良+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0%以上,效果显著。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模式先进适用,创新性强,建议进一步加大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力度。

项目组介绍,该课题针对南方红黄壤酸化区稻田土壤酸、瘦、养分低效、产能低等问题,通过集成有机肥与无机碱性肥料等控酸培肥技术,结合水肥管理与耐逆水稻品种,构建了适合于南方红黄壤酸化区双季稻田耕地质量与产能协同提升的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酸度,提升了双季稻产能。

此次早稻测产现场评议会的举行,不仅是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引。通过专家的现场评议与指导,项目组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将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式,提升土壤改良效果与稻田产能,为南方红黄壤酸化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来自国家现代农业水稻产业岗位体系、油菜产业岗位体系以及体系外专家黄益国研究员、刘龙生研究员、张振华教授、沈健林研究员、肖贵研究员、张卓研究员和李冬初副研究员等专家就南方稻田耐逆水稻品种培肥、土壤地力提升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学习,为南方稻田耕地质量健康培育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水稻产业体系内、与油菜体系间、以及体系外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今后南方耕地土壤酸化治理、耕地地力提升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