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学院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产地镉砷污染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技术及示范”现场验收会
时间 : 2025-10-13 作者 : 杨勇 罗劲松
10月12日,由资源学院院长张振华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课题“产地镉砷污染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技术及示范”现场验收会在益阳举行。
专家们深入益阳市欧江岔镇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了安全利用类耕地自然修复技术模式示范片,并进行了现场测产和稻米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安全利用类示范区应用稻田自然修复技术后,水稻稳产,稻米合格率达100%。
会议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晓勇研究员、湖南大学林建中教授、湘潭大学李峰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王欣教授、岳阳市农科院李中希研究员、株洲市农科院凌文彬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李冬初副研究员等专家参与验收。项目及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种粮大户等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课题负责人、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南方稻田修复岗位专家的张振华教授,介绍了项目背景与成果。他提到,当前我国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大,且土壤的阳离子活性和含量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自然修复技术缺乏、原理不清、区域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采取“边生产边修复”的模式。因此,团队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一套既有普适性又能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自然修复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团队已成功研选出了修复型的水稻和油菜种质,并研发了新的土壤修复技术与产品,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在不同地区复制和推广的自然修复技术,有效保障了稻田的安全生产。